教育科学学院欢迎您! 

日常教学管理建设

作者:    发布时间: 2015-10-11    浏览次数: 210

 

    日常教学管理的基本规范,是保证教学正常进行的基本条件,也是教育学教研室建设的主要内容。教育学教研室在学校教务处和系的统一规划和安排下,规范日常教学管理,较为圆满地完成了各项教学工作。

    1.规范的日常教学管理

    日常教学管理力求规范、合理。教育学教研室在相关文件精神指导下,积极规范日常教学管理,不断促进其合理化。

    (1)认真拟定开课计划。教育科学系专业开课计划主要通过教研室讨论、布置和实施。在每学期开始前,教育学教研室将根据人才培养方案与专业发展规划设置开课计划,确保开课计划于人才培养方案的一致性。

    (2)实施课程团队。秉承“一课多师”的原则,教育学教研室对小学教育专业课程进行任课教师团队建设。每门课程均由主讲教师和团队教师成员,共同商定该课程的教学工作。

    (3)精心选择教材。教材是课程的重要参考资料。在教材建设中,教育学教研室立足“合理、优秀”原则,通过主讲教师推荐,教研室讨论的方式精选各门课程教材,确保教材与课程目标、教学大纲的吻合。

    (4)规范日常教学材料。日常教学材料(教学任务书、教案、教学进度表、听课记录、教师教学日志、命题任务书等)是课堂教学顺利展开的基本保障。教育学教研室要求每位教师认真填写各种材料、按照教学进度表和教学大纲开展教学活动,并在每学期期初、期中和期末时进行督促和检查。

    (5)规范命题、认真阅卷。考试是对学生学习过程与结果的检验。教育学教研室要求每位教师规范命题,在题量、题型、参考答案等方面给予保证,提升考试的信度和效度。在评阅试卷时,严格按照流水作业,实行全名签字制度和“三对照”制度(试卷评阅完成后进行小题分、大题分、总分三个层次的核对),确保试卷评阅的准确性。

    (6)重视实践教学。小学教育专业的实践教学分为两个基本部分:一是单独的实践教学,如教育实习和毕业论文;二是附属的实践教学,即在理论课程讲授过程中,积极将理论运用于实践,提倡带领学生走进课堂,体验真实教学情境。在单独的实践教学中,要求教师严格按照学校和系的相关实习制度,认真指导。特别是对于毕业论文,要求教师根据学生在课程学习和教育实习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展开。在这一过程中,逐渐探索出了“课程学习——教育实习——毕业论文”一体化模式,较好地结合了课程中理论学习、教育实习的实践问题以及二者之间的结合(毕业论文)。

    (7)提倡更新教育教学理念、转变教学方式,提升教学质量。大学学习应该以自主、创新为基本取向。教研室要求教师在教学中,结合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这一观念的转变促使了教师进行教学方式改革,如李清臣教师在《教学论》和《新课程理念》教学中,要求学生积极利用理论知识思考实践问题。在2012年,该班同学韩婷、苏欣分别在公开学术刊物《考试周刊》上发表了《听课“三时态”》、《真善美:小学语文教师教学语言的理想追求》等论文。

    2.有序开展课程档案建设

    课程档案建设是教学管理的重要内容。教育学在系统一规划下,根据小学教育专业课程特点,分层次、分阶段开展了课程档案建设。在建设过程中,对课程档案的目的、内容体系、相关支撑材料等进行了详细讨论。目前,教育学教研室教师的课程档案建设已基本完成,较好地体现了课程教学的延续性与创新性。

    3.良好的教学效果

    有了规范的教学管理,教育学教研室教师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近五年中,教育学教研室教师的教学工作量饱满,平均每年的超工作量在150以上;在学生评教中全部达到优秀,在学校的教学质量考评中成绩优良;教育学教研室教师被评委“优秀教师”、“先进教师”或在教学技能大赛中获得奖励的达到了8人次;学生在发表学术论文、考研、就业、科技、文化、体育、各类竞赛中均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打印文章 打印文章】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