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学学院欢迎您! 

河南学子“三下乡”:手牵手播传统文化,心连心筑红色童梦

作者:    发布时间: 2022-07-17    浏览次数: 202

(通讯员 刘文燕 胡志芸  摄影 胡志芸)717日,是周口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手牵手播传统文化,心连心筑红色童梦”团队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的第一天,志愿者们怀揣着激动的心情准备着与彭楼小学生们即将开始的第一次线上课程。

在上午的甲骨文课程上,志愿者李贺首先请同学分享一件“你认为有趣的事物”来调动大家的积极性。此节甲骨文课从观看育教短视频《三十六个字》来说明中国文字的起源。李贺通过展示我国商朝文物图片为同学们讲述了甲骨文的来历、历史地位和史学价值。同学们在课堂中积极配合老师讲课,通过仿写甲骨文,认真巩固学到的知识,明白了甲骨文在我国历史进程中的重要作用。甲骨文课程的设置,为同学们带来生动的、有益的、实用的课外知识,弥补了同学们甲骨文知识的缺失,课程对于我国优秀文化的传播具有重要作用,也丰富了同学们的暑期生活。

在学习兵马俑的课程中,上课前志愿者李蕾通过展示秦兵马俑相关图片让同学们直观地进行欣赏与评价。她从“世界八大奇迹”的小知识为切入点来说明我国秦兵马俑在世界中的重要地位。此节课通过展示秦兵马俑各种造型的图片来详细介绍兵马俑的构造、历史背景以及建造方法等知识。李蕾讲到,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多、个性鲜明,希望同学们有机会一定要去秦始皇陵领略一下兵马俑的雄伟气势。兵马俑课程的设置,使同学们了解了兵马俑的“喜怒哀乐、爱恨情仇”,对于引导学生了解陶俑形象的特点、热爱中国传统艺术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结束了丰富有趣的一上午的课程之后,下午大家如约而至,继续学习。

下午的第一节简笔画课上,刘文燕首先强调了本节课的重点是分析小象的外形特征与结构,让学生们观看小象的实物图和卡通形式,带领学生们更加生动地了解小象的外形特点。通过播放视频,具体讲解了小象洗澡这一场景简笔画的详细步骤。在上课过程中,刘文燕引导学生们积极动手、踊跃发言,学生们在交流群里纷纷展示自己的简笔画作品。刘文燕对学生们展示出的作品赞不绝口,也提出一些问题,并鼓励学生们课后多加练习。

红色故事汇课上,志愿者刘翱翔结合疫情之下的时代背景,生动诠释了雷锋精神的具体表现。刘翱翔在为同学们讲故事的同时鼓励学生要向奋战在疫情下的“雷锋”学习,感受榜样力量,学习雷锋精神。上课过程中,学生们积极发言,分享了自己所理解的雷锋精神和自己所了解的英雄任务和英雄故事。刘翱翔对积极发言的同学提出表扬,课程在师生间的互动中完美结束。本次红色故事课的开展带领学生了解英雄事迹,学习英雄精神,有利于引导学生不惧困难,勇敢前行,更好地将红色基因传承下去。

夏日炎炎,志愿者们更是热情饱满,一天的课程结束之后,志愿者们总结经验,传播传统文化任重道远,志愿者们以多种形式丰富乡村地区儿童传统文化教育课程。经过一天的相处,志愿者们也大致掌握了教学的方式方法,在后面的课程中会继续改进,提升教学质量,争取为学生们带来更多有趣的课程。



 



 

打印文章 打印文章】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